智库平台

首页  智库平台  平台分类 > 平台分类

一、历史沿革与概况

海南经济特区法治战略研究基地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精神,依据有关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着力提高基地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质量,把基地发展与法治海南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法治问题为对象,以提高科研质量和服务社会为宗旨,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及法治文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方面,自获批以来,基地研究人员分别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1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8项,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理论研究科研项目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课题5项。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全国首部环境司法案例研究著作——《环境法理论与海南省环境司法案例研究》。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决策咨询服务方面,承担《海南省中部核心区生态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等多个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论证和草案稿的起草,为海南省立法提供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和决策咨询建议。

学术交流方面,基地针对海南环境资源法治建设的现实需求,适时创办了“海南生态法治国际大讲坛”,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邀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国际反贪局联合会、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三亚市政法委、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大学、宁波大学、中南大学等国际组织、实务部门的知名专家和国内知名院校法学院的著名法学教授为基地开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基地举办“中国-芬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论坛”,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司法实务部门及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委员会等20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会议举办“海南环境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反思研讨会”,邀请诸多省内外专家围绕海南环境法治的发展、海南海岸线环境保护问题、农村土地利用的法治问题、生态补偿立法问题等进行了研讨,在省内学术界取得较好评价。基地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学术年会、学术论坛、省内立法、司法、执法部门举办的立法论证会议、理论研讨会等,每年参加国内外会议10余人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

基地的总体发展按照“国家急需、海南急需、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法治理论、构建先进的法治建设、培养卓越的法治人才、涵育理性的法治文化,深入推进法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为:

1.海南省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

2.海南省司法改革研究

3.绿色崛起与环境法治保障研究

4.海南特区建设与法治文明创新研究

5.法学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平台。

三、组织架构与团队建设

1.基地负责人

主任:张霞 教授

常务副主任:李凤宁教授

2.学术委员会(7人)

主 席:张霞 教授

委 员:张霞教授 赵静波教授 李凤宁教授 唐欣瑜副教授 周兆进副教授 宋寒亮副教授 张晓萍副教授

3.研究平台设置

(1)海南省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立法研究、海南特区立法权研究、法治理论研究、依法治省研究

(2)海南省司法改革研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以司法改革推进法治发展研究

(3)绿色崛起与环境法治保障研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海南绿色崛起与环境法治保障研究、生态建省法治保障研究

(4)海南特区建设与法治文明创新研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法治发展研究、海南本土法治文明传承与创新研究

(5)法学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海南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研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基地重视提高学术团队的层次,以内部培养为主,加强学术队伍建设,面向法学学科科学发展前沿,面向国家法治建设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选择性地组织战略团队,引进重量级人物与青年博士,提升高学历人才比例,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版权所有 海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区 邮编:571127 电话:0898-6589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