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学校大力推进师生思政政治工作,以科普育人为抓手弘扬先进文化理念、传播科技创新精神,在生态文明科普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五位一体”科普育人是科教融合的一种新型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科普平台建设、科普团队组建、科普资源开发、科普活动策划、科普知识竞赛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生态文明科普育人特色体现在紧扣生态文明主题,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科普育人研究,培育生态文明人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强环保节约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美好海南转化为自觉行动。
截至2022年,我校遵循科普育人传统,坚持系统思维与精准思维的统一,融合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科普育人新模式。
一、搭建科普平台
2000 年建成了海南省生态多样性博物馆;2001 年成立了海南省生态环境教育中心;2002 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9 年被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2012 年成立了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18 获批了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2 年学校科普场馆获批了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年,获批了海南省首批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生态文明与陆海统筹重点实验室”,这些为生态文明科普与研究搭建了平台载体。
海南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二、组建科普团队
2013 年联合 911 国际海龟救助组织共同创建了大学生“爱的龟途”海龟保护志愿者团队;2015 年成立了“榕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2020 年获批了海南省“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研究人才团队”;2020 年我校获得了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培育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师生科普工作队伍。
我校海龟救助站6只康复海龟顺利“回家”
三、开发科普资源
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了大中小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出版生态文明科普读物,《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2012 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联合建立科普基地,2021 年我校与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签订了合作协议。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
《中国贸易龟类检索图鉴》2012 年
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四、策划科普活动
邀请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策划科普宣传主题活动,举办科普宣传图片展,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等。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保护组织合作,开展“呵护我们的家园”“海南霸王岭长臂猿的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共建”“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物种监测与环境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积极配合海南省相关部门开展“科技活动月”“爱鸟周”“环境日”以及“野生动物执法检查与救护”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我校海龟救助站开展科普活动媒体报道
五、组织科普竞赛
生态文明科普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的人才,在科普竞赛中屡获佳绩。在 2018 年海南省科普知识大赛(决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 1 个一等奖和 1 一个三等奖;在 2019 年海南省科普知识大赛(决赛)获得了 1 个一等奖、3 个三等奖、1 个优秀奖;在 2020 年海南省高校“我爱长臂猿,我爱海南岛” 科普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了一等奖。
我校代表队在 2019 年海南省
科普知识大赛(决赛)获奖
在“五位一体”科普育人模式下,我校实现“显性思政课程”与“隐性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筑牢生态教育的文化根基。科普活动与科普竞赛已成为学校生态教育最重要的“大课堂”、实践育人的“练兵场”、成效检验的“试金石”。通过情景式、感受式、体验式的大型科普实践,学生积淀形成了守护家园的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团结向上的过硬作风、绿色环保的价值追求。学校师生的优异表现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系统的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科普育人,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谋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